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ekozeni.com/wangzhantougao
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ekozeni.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有些东西,当时不觉珍贵,但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后,愈发让人遐想回味,正如纳兰容若言:“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关于吃,我一直不讲究,平时也没有特别的偏好。每当朋友们聚餐,也都是躲开点菜。但或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吧,依然有几样特别美味的食物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
一、小时候的记忆
小时候,每当我感冒生病不想吃饭时,我妈就会做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页和香气扑鼻的炒鸡蛋。伴随着记忆的场景多是冬日萧寒或夏雨滂沱的傍晚,村里炊烟升起,屋内电灯明亮,令人倍感温馨。它们仿佛灵丹妙药一般,每次都让我胃口大开,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感冒就很神奇地消退了。小学时期的寒假通常都很漫长,我经常很开心地陪老爸一起去镇上的街市卖东西,有时是苹果,有时是红薯粉丝。农村的集市通常是下午3点多休市,我们中午不回家,每当我叫嚷着饿时,老爸总是在旁边饭店里要一碗青菜肉丝面。好像是加了肉汤的缘故,那滋味特别好,我很快就能吃完,而老爸却都是在收摊回家后才吃饭。这两段记忆一直是我脑海中关于少年时期的父母的最好印迹。
另一位给我很多关爱的人是姥姥。记忆中姥姥做的饭,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都更胜妈妈一筹,尤其是她做的油馍和炒豆皮,至今还令我魂牵梦绕。记得有一次去姥姥家,她做的是炖小排,那个时候在村里能吃一顿肉食是很不容易的。总共也就盛了三小碗,分别给小舅、弟弟和我,她自己都不舍得吃。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个碗趴在板凳上,不舍得那么快把肉吃完,只是先慢慢喝汤。不曾预想到家里养的小狗在凳子下着急乱窜时,一下子将我的碗撞翻在地。我当时那个心疼啊,着实无以言表,很想立马捡起来洗洗再吃,只可恨排骨都被那小狗用舌头舔过了。舅舅惋惜地说算了,并且也气愤地帮我教训了它。看见我因委屈而慢慢流出眼泪,他又把自己碗里仅剩的两小块肉夹给了我,然后姥姥再给我倒了点汤才止住了我的泪水。直到如今,那碗没吃到嘴里的小排骨仍然让我很是惋惜和痛恨不已。
二、大学时的回忆
长大后的记忆多是和同学或朋友们一起的。记得差不多是大四的时候,有一次,我跟几个室友去巢湖游玩。我们毫无规划地绕着湖边走,一路翻山越岭、穿过草木荆棘,终于在午后2点多时,饥肠辘辘地找到一家农家菜馆。我们点了几个菜,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盘农家炒土鸡。毫不夸张地说,那香气与肉质的美味甚至超过了在老家近两个月才吃一次的鸡肉的味道,我们几个人立马将它一扫而光,而那停留在味蕾里的记忆和场景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三、旅行途中的美味
工作之后,我慢慢有了点余钱,便开始规划自己一直梦想着的长途旅行。关于餐馆的最好记忆在云南沙溪一家名叫“翕庐小苑”的家庭餐馆。2016年的“五一”,我前往云南旅行,躲开了大理古城的喧嚣吵闹,来到相对偏远安静的沙溪古镇。傍晚时分,我跟随着小伙伴的脚步找到这家朋友推荐的小餐馆。经营者是一对老夫妻,屋内杂乱地摆放着三张小桌子,最多只能容纳十几个人就餐。印象中,我们那一小队有5个人,每上来一盘菜,立马就一扫而光。不曾记得吃了啥,但就是感觉每个菜都特别好吃。我们在沙溪总共待了一天半的时间,连续3顿都是在他们家吃的。旅行结束之后,我关于沙溪这座小镇的美好记忆,一半缘于它的安静、整洁,另一半则缘于对这家餐馆的味觉感触。
关于羊肉最好吃的记忆在青海大柴旦。记得是2017年8月,当时我们的大巴从敦煌开往德令哈,经过茫茫的戈壁滩后来到一个叫大柴旦行委的地方,很像是古代的一个驿站村落,是茫茫戈壁中一座孤独的小城。领队推荐我们点了当地的炕锅羊肉,菜上来后,大家一哄而上,不曾想越吃越美味。最后我们不仅吃光了所有的羊肉和配菜,甚至连里面的辣椒、姜片等调味料也没放过,记忆中第一次吃得如此窘迫但又开心。从此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吃羊肉,但每次都还回想着那里的炕锅羊肉。
近几年,缘于工作和旅行的便利,我又去了很多地方,但似乎再也找寻不到那记忆中的美味了。2020年国庆前夕,姥姥因病去世,我心中随同消逝的是她做的所有好吃的东西,同时却又升起了对父母年老后的担忧。生死更替,一轮接一轮,自是人力无法逆转的。拉康说:“父亲去世之后,下一代(至少是儿子)会感到一种焦虑,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他成了孤独的排头兵。”我深有同感。记得前年,我也写过一篇日记式的文章——《周末打开灯光》,记述了两个朋友的父亲因病突然离世的事情,当时心里也是升起了一层恐惧和焦虑的情愫。想象着如果遇到同样的事情,我能否扛得住那亲身的痛苦和肩上的责任与压力。
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不幸与灾难在更大的范围内肆虐蔓延。近些天,我又慢慢得知周边的朋友里面开始出现忧郁和焦虑症患者,了解到他们内心痛苦的原因多是缘于童年及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伤害和爱的缺失。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历程,虽然没有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但又何其幸运——得到了父母、亲人这么多的呵护与关爱,感受和记忆了诸多的幸福与快乐。如此这般,便该少一些“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的矫情哀怨,多一些“为善去恶”的格物情怀和回馈行动。
刘华健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上海律协侵权责任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信访矛盾化解律师志愿团律师
业务方向:商业租赁、股权纠纷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