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ekozeni.com/wangzhantougao
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ekozeni.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马晨光: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2014年被评为第五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2013-201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近来是辞旧迎新的日子,纷忙了一年,到了年底,静心洗意、审视自己,看自己执业15年来如何走到现在,看友人如何步步为营闯荡如斯,也就律师成长立业共论一番。私以为律师立业,能走多远,能创多大,最重要的仍是格局。
律师工作总是很繁忙,但我依然让自己经常走出律师圈子,去结识朋友、去参与活动。教育、公益、参政议政、文化传播,都有所涉猎,一则是我本性好与人交往,一则是切实感觉到跨界创新的重要性。多跨几个领域,以法律为帆,在不同的领域里航行,能扩大眼界视野,以期达到苟日新、日日新的境界。站在什么维度、做出什么选择,决定了律师执业的态度与方式。
最初接触《民主与法制》财经版的封面话题,是缘于老师潘跃新先生的引荐。原本只是作为嘉宾参与当年的一些热点经济问题的讨论,诸如“网络借贷是机会还是陷阱”、“网店该不该交税”等,与不同行业的嘉宾们进行交流学习。封面话题打破了以往法律人聊法律、财经人谈财经的局限,探索法律、财经及传媒的跨界,大家各自贡献自己的经验、知识储备,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融各家之长,向社会贡献智力资源。随着参与节目的深入,《民主与法制》财经版封面话题完成了纸媒和电视传媒的双渠道放送,我也有幸从嘉宾蜕变为主持人,挑选每期的热点话题,组织企业人、财经人、法律人一起探讨分析。随之不断地,我更加强了作为一名法律人组织策划电视节目的思考——我加入这节目的初衷是什么,希冀又是什么?我不断地摸索与思考,终于在内心找到了答案——以法律人的视角阐述法律人的思考,向更广阔的世界传达法律人的声音。
我常与我所的年轻律师们交流,对于新晋律师而言,不外乎两方面的烦恼愁肠,一个是自身经验不足,积累不丰,从书本学来高大上的法学理论接不上实务的地气,另一个是不知如何能够开创立业,开拓案源,维持客户,营造品牌。前者更多是术的问题,有成例定法可以效仿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投入,就可以学到方法,找到感觉。而后者则是一门艺术,不单单是法律技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营销自己,如何规划人生,如何布局10年,很考验眼光、也考验智慧。
下一盘棋有整棋盘的格局,做一个人有一辈子的格局,经常想想自己到20岁做了些什么,到30岁成了些什么,之后又求些什么,自己此生的格局如何。我在这里说些格局眼光之语,资历成就尚且不够,有妄谈之嫌。只不过依“笑人不妨,笑到是处便难,到可以笑人时则更难”的古语,我也不虞别人笑话,姑且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拣一二件道来,求四方大家赐教,供后学参考。我想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总是不差的,人既然有所求、有所欲,就得有个能知也能行的觉悟,做事能出十分力气就不藏一分,这里不煲如何拼搏奋斗的鸡汤,只是就格局来说说如何在正确的方向上打拼,不走偏路、弯路,也能走出别人不能走的路。
格局大小很重要,如一盘棋的格局,空间大,棋盘大,棋子可以腾挪移转的地步大,生机就多,要注意给自己挑选、争取更大的平台去舞动。我至今仍觉得很庆幸的一个决定是做了巨匠律师学院的第一期学员。2002年,我的老师潘跃新牵头开创,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设立了巨匠律师学院。秉持“巨人之心,匠人之术”,这是国内首家律师学院,我是首期五十多名学员中的一个。当年我们五十多个人,大都是刚执业几年的小律师,抱着做一番事业的憧憬走了进来,有幸跟着京沪两地声名在外的学界、律界大佬学习了一年。出来后,我们这批人大多在京沪主流律所成了中坚力量,各有担当。当年在加入之初,确实感觉有些犹豫,毕竟是第一期,也不知道成效如何,又得放掉已经开拓的一亩三分地,投入一年时间去学习,心存疑虑,不知如何取舍,有幸最后作了报名的决断。巨匠这一年的投入,让我少走了几年的弯路。如果要我说从巨匠出来,学到了些什么,我觉得格局眼光、实务操作,心得体会众多,不能一一穷举。在巨匠学院,学得最好的是把法律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实务操作的能力,有众多业界领军人物毫不藏私地指导,怎么一步一步把业务做好做周到,其中精妙的思路、周全的考虑令人叹为观止。
报恩还情,反哺还愿,是我应做,也是愿做的。时隔10年,有幸当初的学员有能力去为巨匠做些贡献。2014年,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协力律师事务所共同重开设立,巨匠律师学院复校了。十年前的一帮律界、学界精英做了一件事情,让我收获颇丰,10年后,我愿意用自己的能力让这件事情延续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受益,为法学界输送新鲜血液。复校的巨匠学院,有强大的师资,有完善的教学,在办学模式上,分为基础培养、专业提高、海外见习的“三位一体”模式。我们希望用自身承办业务、从事教研的所得所获,汇聚法律界及财经界的有识之士,帮助学员在短期内汲取法律精华与实务经验,有能力直接参与法律工作,给律界输送实务型律师人才。更希望在巨匠学院,能够提升学员的眼界,扩大学员的格局,为10年后的律界培养出领军人物。
跨界,是不务正业,还是不误正业?我想是后者。法律与传媒的跨界、法律与教育的跨界,都离不开法律。如果法律人眼里只有法律而无世情,不明白法律为何而生,终究难成正业;法律人对社会多理解一分、对人性多理解一分,就能对我们的委托人、对我们做的事情领会多一分。在专业化选择和发展的道路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恨不能一夜之间就证明自己的选择的正确性,于是,有些人才写了几篇专业文章,才做了几次专业演讲,就急于看到市场的反响,数月未见成效,就开始怀疑方向错误。其实,无论做人做事,急于回报都未免太过幼稚。
在我从事的金融法律行业里,早已不是懂得几个金融术语就是金融专家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即便是掌握了最新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再深化学习,恐怕也只能被时代淘汰。因此,每一次业务研究,每一次同行交流,每一场专家讲座,我都始终抱着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这既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专业乃律师立足之本,离开了专业知识,律师最大的价值将不复存在,这也是对客户负责——因为每一位客户都希望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唯有不断地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了解法律服务市场、挖掘客户的法律需求,才能向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我带领的并购金融团队创设了《协力金融法律评论》。同时,为了加强自身及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进一步理解客户需求、分析现有法律市场后,我决定将以往案件的法律服务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并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及优势,研发了多种面对不同企业、个人的专项法律服务产品,逐渐地从被动式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式服务模式,并在既有法律服务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为客户提供一套量身打造的法律服务。
对于我们的行业,什么是正业,在成为律师事务所主任后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事务所也投入了更多的心血,并全方位地考虑发展规划、运营管理、品牌建设、行业责任等问题,思考的角度和方式与以往不同。说到行业责任,很多人选择做律师的初衷是能够用法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维护法律尊严,去实现公平正义,但太多人走着走着就遗失了这样的初衷。没有哪个行业如我们这般前所未有的迷茫,只因没有哪个行业在这样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了如此复杂而重大的法治责任。也许,我们行业的责任就是让更多人在努力的路上更容易实现初衷,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我们的行业同样如此。
跨界创新,是专业的动力和源泉,滋养在专业道路上不断精进的理想。专业的法律素养,护航法律人跨界创新,让更多人听到法律人的声音。跨界创新,方能不误正业,以跨界扩格局,以格局赢人生,与你我共勉。●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