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5 >> 2015年第12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ekozeni.com/wangzhantougao
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ekozeni.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我的哈雷日记(下)

2015年第12期    作者:马建军    阅读 6,423 次


一、新布伦瑞克

9月21,告别魁北克,抵爱德蒙斯顿。922日,住奥罗姆克敦。

离开魁北克进入新布伦瑞克省,也离开了圣劳伦斯河。20号国道在Riv-iere-du-Loop折向南下,改为2号国道。如果有时间,真想沿着132号公路一直走下去,直达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看浩瀚的圣劳伦斯湾和戏水的鲸鱼。2号国道两侧景观与魁北克省迥然不同。这里是全长3200多公里,横亘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山脉的余脉。一路举目望去都是起伏的山岭和茂密的森林,仿佛又回到了西部的洛基山脉。这里的公路也随着山势修建,但和洛基山脉的公路曲折迂回不同,这里很多隘口都直上直下。由于下降的角度够大,加上100多公里的时速,耳内就像飞机下降时受到压力的感觉一样,会出现轻微的胀痛。

新布伦瑞克省以前属于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因此这里的景观和道路也是英式的。

路两边的路牌都换成了英文。建筑式样和乡镇布局也不像魁北克省那样精致漂亮。但我好像更喜欢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这使得疏疏落落的农舍看上去和莽莽荒原之间更加融合和协调。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小气。在新布伦瑞克省,公路一下子放宽到了双向双车道,最高限速也一下子提升到了110公里,这里的车子也少,有时开上半个小时都没遇到同行的车辆。不过这里也是我在加拿大经历的交通管理最严格的省份,好几次遇到警察躲在路边伏击查超速,幸亏都没被抓住。

在爱德蒙斯顿和奥罗姆克顿都是找一个路边旅馆随便住一晚就走。傍晚就在森林边散步,看血色落日和漫天的晚霞。


       二、夏洛特镇

9月23日,离开新布伦瑞克省,经过跨海大桥,进入爱德华王子岛省。住该省首府夏洛特镇。

爱德华王子岛的形状有点像古巴岛。这个岛原来是由法裔人开发居住的,但英国人不讲道理,将法国人赶走了。后来双方打了几次仗,最后根据1763年的《巴黎合约》,法国正式割让该岛给英国。英国人经勘探,将首府定为夏洛特镇。夏洛特是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老婆。夏洛特镇在加拿大历史上有一席之地。1864年,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召开会议,首次讨论成立加拿大邦联的问题,地点就是在这里,史称为夏洛特镇会议。会议原址保留至今,我去时仍然对外开放。傍晚在这个小镇游荡,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建筑处处可见,在夕阳余晖下显得庄重肃穆。将此镇和魁北克省的金斯敦相比,夏洛特镇可比做地道的英国绅士,金斯敦则像风情万种的法国女郎。

在夏洛特镇有两大收获:一是发现港口有家餐馆专卖龙虾。原以为吃北美龙虾的专属地应在美国的缅因州,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这里的龙虾有各种规格,最大的2磅。都是简单地放在水里煮,然后剥开来沾着黄油汤吃。没有磅的概念,抖抖索索要了一个1.25磅的。吃完就后悔,真应该要个最大的。那个服务员拿了个围兜兜问我要不要戴上,又拿来了专用工具,都被我一口谢绝。开玩笑!中国人连吃螃蟹都是三下五除二的,何况那么大的龙虾?另一个收获是逛了一个旧书店。这个书店的品位真的够可以的,进去后连呼吸都带着书卷气。地方虽然不大,但藏书万卷。问老板娘找什么方面的书,她信手就从书架上抽出来递给你,真是如数家珍。在这里淘到两本介绍托马斯·约翰·汤姆森生平的书,颇为得意。

从新布伦瑞克省到爱德华王子岛,可以走跨海大桥,全长22公里。后来查了一下百度,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8公里。但这个大桥据说是世界上第一座在冰雪严寒中24小时开放的大桥。过桥之后有休息区和收费站,我先进休息区,上完洗手间后出来开车往前走,没想到绕过收费站直接上公路了。想回来缴费,但边上都是车流,没法停下来,一犹豫,就开出去好几公里了。心想完了,这不是逃票吗?顿时像吃了个苍蝇。924日离开夏洛特镇时,决定改走轮渡,又不能补票。直到在摆渡船上查爱德华王子岛渡海大桥网站时,才发现这个收费站是出岛再收费的,原来我没违法。真是的,虚惊了一场。坐轮渡过诺斯桑伯兰德海峡,耗时75分钟。虽然慢,但悠然自在。坐在甲板上享受阳光,看天上的海鸥和水里的海豹,偷了浮生半点闲。


三、哈利法克斯

9月24日至27日,住哈利法克斯。

过了海峡就是新斯科舍省,首府哈利法克斯。这是加拿大旅行的最后一站,因此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在哈利法克斯的港口边住了三天四晚。主要是累了,身体和精神都需要进行调整。另外还要对第二阶段做一次回顾和总结。最主要的是,第三阶段马上就要开始了,需要重新审视和修订横穿美国的计划。

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面向海洋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它的对面,跨过大西洋,就是英国和欧洲。这个城市虽然不大,但故事不少。泰坦尼克号死难者中有150人就葬在这里的三个墓地中。1917年,这个港口的一艘满载5000顿炸药的法国军火船发生了大爆炸。这次爆炸被认为是原子弹爆炸前人类发生的最大当量的爆炸,当场死亡2000多人。在市中心的墓地中还有一块埋葬着1812年至1814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英军阵亡将士的墓地。我在里面竟然还找到了当年率领英军奇袭华盛顿,纵火焚烧了国会大厦和白宫的那位罗伯特·罗斯少将的墓碑。他在这里被尊为民族英雄。

每天除了睡觉、补日记、研究第三阶段的攻略,就是沿着港口边上的步道长时间散步。这几天的白天都是阳光灿烂,天气好的出奇。每天至少有一艘游轮进港停泊,带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沿着港口边长长的栈桥,可以看到整个贝特福德湾,加拿大的小海军就设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海军的直升机从港口上空轰鸣而过。海湾的中间是个小岛,站在旅馆窗前,可以看到夕阳将岛和对岸的建筑都染成了金色。夜晚十点以后,海边就没什么人了,沿着港口的栈桥漫步,可以看到小岛上的灯塔熠熠发光。这几天正好是中秋,皓月临空,月光在海面上撒下粼粼波光。坐在码头边上,可以看到海豹在不远的水中觅食,溅起阵阵水花。涨潮或落潮时,可以听到海水涌进浅滩的哗哗声。这时候,会不禁想起德彪西的《月光》,以及狄兰.托马斯的名句:“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9月28日,告别哈利法克斯,经240公里,驶抵迪戈比。在那里摆渡过芬迪湾,再次进入新布伦瑞克省,住圣约翰市。929日早上,冒着大雾和小雨行驶103公里,抵达美加边境小镇圣斯蒂芬。中午11点许,进入美国的缅因州。此时雾散雨停,阳光灿烂。


四、阶段小结

827日进入加拿大,至929日离开加拿大,共34天。实际开车21天,休息和游览13天。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总里程约10300公里,总时间是43天,其中实际开车27天。休息和游览花了16天。开车时的平均行驶里程是每天380公里左右。在此期间,换了一次机油、做了两次全面保养,差不多近1000多美元。因不带头盔被罚了110加元。被人偷了挡风,自己不注意丢了导航的GPS,这两者多花了我约1200美元,但好在没有发生碰撞、摔车之类的交通事故。食宿方面,超了约700多美元,但饭费比预算低,因此相抵后预算大致平衡。经历了酷暑、寒冷、雨淋,但没有生病(包括头疼脑热),身体和精神都未出现任何问题,就是手指在苏必利尔湖一带冻坏了,现在屈伸有些困难。每天晚饭时必喝一杯红酒或一瓶啤酒,雷打不动。喝完回旅馆倒头就睡,没心没肺。写了8篇日记,约32000多字;看了两个美术馆。在Kindle里带了300多本书,看了大约……10页?不可能吧,好像没这么多。


五、对加拿大的评价

从摩托车手的角度评价,加拿大风景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山地。包括洛基山脉、阿帕拉契亚山脉,以及苏必利尔湖北部的一些丘陵。这些地方的特点是蜿蜒起伏的山路,以及无边无际的森林和湖泊。摩托车在山路上以75英里的速度疾驶,人和车融为一个坚强的整体,哪怕劲风袭面,也是无与伦比的享受;二是田园。特别是不走高速,沿着圣劳伦斯河边的40号和20号公路,以巡航速度向前开,这时候就像在空气中飘浮滑翔一样,同时两边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人就像在诗画里。摩托车的引擎也份外流畅,隆隆声就像唱歌;三是草原。草原上风起云涌,壮阔无边。《大风歌》里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简直就是这里的景色。在草原上骑车,漫漫长路,能感悟很多有关生命的想法。当然,加拿大还有最吸引人的第四部分,这就是荒原。这次遗憾没能去成,我上次去大奴湖一带就被迷住了,今后有机会,育空和北极一定还是要去一次的。

一路上得到不少加拿大人的帮助。车出故障,路过的卡车司机帮我修理;走夜路,一对当地的夫妇特地走过来提醒我当心前面拐角处的醉汉,并且一直目送我安全进入旅馆;上饭馆吃饭忘了带钱包,服务员让我下次带来。但最普遍,也是印象最深的,则是很多加拿大人无时不在的微笑和问候。这种礼貌是如此普遍,使得我不能不一再地试图对它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到并理解其中的原因。礼貌的外衣下是虚伪还是善良,这一定是能区别的。礼貌可以教化,可以训练。每次餐馆吃饭,服务员在一餐中都要过来两三次,询问口味如何?是否需要帮助?这可能是训练的结果。但如果她说“没带钱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会带来”,这就是信任。普遍意义上的信任可能就接近《三字经》里说的“性本善”了。反观中国社会,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信赖、诚信,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地步。我们可能正处在建国以来最糟糕、最艰难的时刻。看过加拿大,真的有点沮丧。

加拿大的国土面积虽然是世界第二。但它的人口太少了,还没有上海市的人口多。另外它现在相当于是美国的后院,没有太多的烦心事。因此在严格意义上讲,加拿大不像一个如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能够在国际上一言九鼎,或者不得不肩负对世界的承诺和责任。在这种条件下,加拿大人的政治格局不是很大。我在旅行时,正值加拿大联邦大选在即,三个主要政党三天两头在电视上吵架。辩论的议题无非是经济、税收、环保、移民。虽然都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看上去老是觉得像小儿科。叙利亚三岁男孩溺水身亡趴在海滩上的照片给这里的大选扔了一颗炸弹,所有的竞选者都急急忙忙站出来表态,好像集体作秀。加拿大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深刻的种族矛盾。因此社会运行比较平稳,当然法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族裔隔阂不算。那主要是因为魁北克的政治界心胸狭隘,犯了法国小男人爱闹情绪的一贯毛病。

我替加拿大人担心的是,美国的国土都已经基本上开发殆尽,人口也已经达到了3.2亿,是加拿大的10倍。当年英格兰移民前往美洲,是因为欧洲的土地、资源开发都已经趋于饱和。未来200年内,一旦美国重蹈十七世纪的英国覆辙,届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呵呵,开哈雷车,操皇帝心,没事找事。不过说真的,如果某一天给我一个选择,说必须在中国以外选择一个国家定居,我首选加拿大。这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前两次来过这里后,我就是一直这样说的。

无论如何,加拿大之旅终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如风飘过,心中充满感激和留恋。再见,加拿大!(完)●

(作者单位: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版权所有 ©2017-20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