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再出发
2018年第02期 作者:田庭峰 阅读 10,789 次
2018年的春节来得比往年更晚些,春节假期一过,2月份已近尾声。想到这儿,就越发感到要好好计划一下,2018该如何度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是,在一个尚不繁忙的工作日下午,沏了一壶茶,回想了一下申浩律所成立12年来的点点滴滴。
2003年8月3日,一次顿悟,为逃避一件足以改变一生轨迹的事件,对当时年仅28岁的我以身体不适、需要治病的理由来到上海。
我2001年开始代理了一起侯某某仲裁中原石油勘探局工伤赔偿案,因为我当时还是中原石油勘探局正式员工(2002年国有企业脱钩改制,我才主动放弃了全民所有制员工身份),这在那个尚未完全走出思想桎梏的传统思维模式下,还是需要点勇气的,最终我代理劳动者一直打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年岁末,高院终审判决支持了59万元赔偿,今天看来,59万元不再是个很大的赔偿标的,但在10多年前,那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央企(中石化)劳动者8年维权的艰辛(我从劳动仲裁才开始介入),于是央视新闻,各大卫视新闻、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我当时在小城律师圈一时风光无限。
再加上在我1998年开始律师执业时,发现自己1992年开始参加全国统一自学考试法律的体制内同学,陆续担任了所在城市的基层法院庭长甚至副院长,检察院公诉人,一下子莫名多了很多资源。
在别人眼中,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赚钱的快乐让我一直穷苦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观,心情也变得舒坦,也因为业绩突出而成为那家省级文明律师所的合伙人(距年纪最相近的合伙人相差十岁)。但我内心开始萌生一个声音: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因为在小城市,律师当时的业务主要就是争议解决,并且是比较简单的民、商事纠纷,最能体现律师工作特质的就是刑事案件,尤其是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案件,但又因为是法律援助的居多(当时的刑事犯罪多以暴力刑事犯罪为主,谁有钱还暴力犯罪呀!),于是就想离开那座曾经给了我很多梦想、很多希望、悠闲自得其乐又充满人情味的小城。
2003年春节后,我已经不想在原来的石油城市继续待下去了。整个春节期间,一直在思索去哪里。当时原律所主任司律师看出我已经无心在濮阳继续发展,也有爱才之心,就对我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西安无疑是桥头堡,因为2001年开始的陕北石油无序开发热潮,后续一定会发生大量的能源类纠纷,不如到西安开个分所,主要从事能源类纠纷处置,你去负责。”我一听,好主意,那还等什么?2003年4月,全国非典防治期间,我就和他一起驱车来到西安,在西安的吐哈石油宾馆住了一个月(因为我们当时开的是京牌奥迪车,结果到了前面四家宾馆,一停车就被告知客满;等准备找第五家宾馆时,我们突然恍然大悟,因为我们开的北京牌照汽车,非典,北京最严重,大家都不愿意给来自北京的旅客提供住宿,于是好不容易找到个石油系统宾馆:吐哈石油宾馆,进去就主动自报家门:“我们是中原油田的,从河南濮阳来,不是北京的,就不要再说客满了。”这样才找到个落脚的地方,一住就是一个月,因为非典期间也回不去,回去也要主动隔离,至少在宾馆隔离超过一周以上才能回家。
也感谢这次全国性非典医疗事件,让我当时可以更长时间地了解西安当时的律师业态,发现西安当时和我所在城市的游戏规则是一样的,只是空间更大些而已。我离开濮阳时,有人问我:“为什么离开濮阳,濮阳就没有你发展的地方?”我没有直接回答,其实心里想说的是:“因为我不想过死时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无关好与坏。”
当时律所西安分所开业的申办手续已经开始了,因为我突然刹车,又实在想不出好主意回绝( 此事一直很内疚,这个分所一直没有开起来),就只好如前面所述那样,以身体不适需要检查一下为由推辞了。既然这样,我决定就去一个从未去过,并且没有什么朋友的地方,于是我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3000元钱来到上海休假(当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考察上海律师如何执业),开启了一段上海律师执业生涯。
刚到上海,正好有个原本熟悉的律师在一家宁夏律所上海分所执业,由他引荐,我拿着一摞判决书,找到了律所刘主任,主任看了我带的所有判决书后,就马上欢迎我办手续,转所执业了,至今,我仍然非常感谢刘律师。后来因为律所搬家,但不是越搬越好,并且新的办公大楼下没有停车位。2005年5月份,我萌生了开办一家律所的想法,但考虑到我没有律所管理经验,为了最快开办律所,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入一个成熟的平台。这时,一位南京的汪律师引荐,我找到了南京某律师事务所。律所的刘主任非常热情,也非常愿意促成此事,在协议内容基本协商完成后,当晚我和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吃饭,一顿饭下来,我就打了退堂鼓,因为我在酒桌上明显发现了三个合伙人之间的不和,“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任何一个地方,主要合伙人之间不能上下同欲,同舟共济,一定没有未来。还记得刘主任在那顿饭后不久,还约我在淮海路上喝过一次茶,但因我主意已定,合作最终也没有实现。
2005年7月,徐家汇港汇广场写字楼即将投入运营,我戴着安全帽参观了那座写字楼,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当即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办所,而且绝不开办个人所。当时我就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并且坚信个人所不可能做大做强,于是想起已经在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执业的一位相熟律师,询问他是否愿意当合伙人,本来很快就谈拢了,后来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又变卦了。有一天,我一生气,在晚上10点多时到他的租房处谈心,才最终敲定了一位合伙人。
可是还缺一位合伙人,怎么办呢?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在网上发贴招募合伙人。当晚就有一位素未谋面的外地刚来律师打电话要求聊聊,我说:“聊聊可以,如果有可能,请带上家人,这是个对大家都很重要的决定,不仅仅是对我们自己,而且是对家庭。”当晚就愉快地凑足了三个合伙人,现在终于可以申请办理开办律所手续了。即使随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相继离开了律所,但庆幸的是,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就这样扬帆启航了。
转眼已过12年,犹记当初,我经常说自己非常感谢申浩律所,它让我成长。如今我更喜欢将2005年开办申浩所解释成一种试探,当申浩所12年时,事过境迁往回看,它揭发了我不愿承认的懦弱,或提醒了我从不自知的坚强,只是当时的我不知道这两者于我而言,大有裨益。以至于我今天再遇到什么坎坷,都能坦然面对,感谢这12年的风风雨雨⋯⋯
其实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能发展到现有规模,细细想来,以前我是想也不敢想。
开办申浩律所12年,也让我悟到一个道理:中国2000多年儒家治国理念下,行政权力从来都是很大的,很难创造机遇,在中国,只能自己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恰好,我们足够幸运地踏在中国发展、上海发展的节点上,非常感谢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给予了很多外来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陈年往事,目的其实就是想表达以下想法:
1.人生很多时候,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并不会在最初就成型,只有当你工作时才变得逐渐清晰,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
2.一定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不要在确定性中等待不确定性。
3.目标决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折射出内心真正的渴求。
4.认清趋势,走在时代的趋势里,和时代合拍,得到的比你想要的还多。
2018年,我们将要怎么做?未来下一个12年,我们又应当如何做?我们如何理解未来的律师行业发展趋势?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打败趋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律师行业的趋势。
申浩律所能走到今天,思考下来,主要是走在时代里,走在律师行业大发展的时代趋势里,并且契合了律师行业的基本属性。那么,律师行业的下一个趋势是什么?
我们对律师行业发展趋势定义就是:数据、工具为基础应用的泛平台化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律师行业的本质属性是时间成本,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精力、货币三大成本,而最重要的时间成本又可分成机会成本、沉默成本、边际成本三大成本。如何提高律师的单位时间含金量,让律师的时间更有价值就是申浩律所下一个12年的最大诉求。
让律师的时间更有价值的办法就是让律师的工作产生时间复利,同时减少时间的试错成本。简洁一些,就是让律师在业务端可以实现分工交换,彼此成就,让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如何实现分工交换,让律师愿意,而非同意地分工交换?这就是需要律所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工具应用平台,因为法律业务需求大部分是偶发、刚需、低频,我们如何让律师在从事低频(法律)业务中产生的知识能够共享、经验能够在律所内部交互、共享,在申浩体系下所有全国各律师办公室间共享,连接比拥有重要,所有的资源如果不连接,都是孤岛。
愿意共享资源的前提就是实现律师间的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利益归属明确;尤其是法律业务产生的二次新增业务的权利归属、利益归属,蛋糕分不好,蛋糕也就做不大。
律师天生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实现,所以律师事务所一定不是一家公司,不可能对律师进行员工式管理,而更多是靠心灵契约在维系着,非靠书面契约,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纠错能力、律师的个人源生动力激发是律师业务高效优质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律所作为一个组织,又要为整个平台的顺利运营承担相应的职责,制度是管事的,流程是管人的,包括律师之间的合作,必须在律所统一流程体系下进行,这样才能做到质量可追溯。最低质量保障是律师事务所存在的意义,律所必须为所有本所的律师服务质量信用背书,质量就是成为维持律师事务所生存的最重要要素,自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律所越大,就越必须一体化经营,而非挂靠式发展,因为业务受理一体化处理、全国财务统一结算是未来规模化律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类公司化模式虽然比挂靠制模式进步了一点,但类公司化模式的问题还是在律所内部是有中心的,而律师业务模式未来的特质就是专业律师、专业律师团队之间直接连接。在律师业务处理上,律所只是律师之间业务协作的交互平台和最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者,所有运行全部靠律所内部系统和大家共同约定的契约化规则自动运营,自动运维、自动完成积累。
律所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所以必须研究律师的发展之路又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下,律师将被分成三类:一是提供法律知识类型;二是提供解决方案类型;三是提供分析、判断类型。
首先,提供法律知识类型的律师基本将全部被淘汰,因为在互联网下,人们获取知识的路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同时客户鉴别优秀、平庸律师的能力会快速提升,导致传统的以万金油式忽悠型律师为代表的律师将日薄西山,逐步淡出。
其次,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律师将长期存在,因为互联网时代下,原本偶发、低频的法律服务在网上也可以完成业务集聚,我们将可以把其中的部分业务标准化、产品化;或者将其中的某些环节标准化、模块化,从而大大节约律师的时间成本,客户聘请律师的成本也将显著下降,律所必须在帮助律师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过程中,提供服务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优化服务时间配置的解决方案。否则律师的竞争力就会相对下降,影响整个律所的对外竞争力。
律师行业最高层次的律师,主要为客户提供分析、判断;一个商事纠纷解决方案的路径选择?企业要不要上市?如何上市?如何帮助企业在风险和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律所的价值是帮助这些有经验的律师找到更多发挥自己经验价值的机会和应用场景等,才能对得起专业律师们为形成自己的专业判断花费的时间成本。
律师的专业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行业属性上。现在一提到律师发展就在强调律师专业化,其实就中国的律师行业发展阶段和法律服务市场而言,我认为,现阶段还是在着力发展行业律师为主的阶段,即一个律师对行业通常组织架构、国家管控、交易习惯、交易模式、商业模式、利益诉求,搏弈焦点,利益平衡均有清楚认识和了解,可以帮助客户在每一个利益冲突时,做出有效地建设性意见,供客户决策选择参考。
律师能否实现时间价值最大化,其实取决于两点:一是找到有支付能力的客户;二是取得有支付能力的客户信任,有一定的议价权。其实律师收取的律师费很多都是客户信任的价值,律所品牌其实是律所本身品牌和律师个人品牌组合而成的,律所应当在律师个人品牌基础上,在社会上建立律所整体统一的对外形象,尤其是和律师同行之间差异化的可识别的社会化标签。所以申浩律师事务所将2018年定位为申浩律师事务所品牌建设元年,以前申浩律师事务所的品牌是由每一位申浩律师通过认真敬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获得,是自发形成的。我们从2018年起,将从律所层面强力推动申浩法律服务品牌的建立,比如:我们在长三角高速公路上架设一些高炮广告,在虹桥火车站或虹桥机场树立一些品牌展示墙等,有人会问我们这些对直接吸引客户,交易成交有用吗? 我们认为短期之内是没有直接作用的,其实我们更想要的是品牌文化展示,让别人可以看见我们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会一直努力耕耘的决心、勇气和力量。
当然,我们更要加强我们的律所理念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申浩12年形成的发展理念和文化,恰恰是申浩律师最宝贵的财富。比如:我们的生活理念是“简单工作、快乐生活”。会有律师同仁问我:"快乐生活好理解,简单工作不好理解,简单怎么收费?”其实我们想表达的是:1.简单。复杂永远是相对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2.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3.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法律业务,无论是诉讼业务还是非诉业务,敢说简单,一定是吃透案情,分析透彻法律关系,理清法律逻辑,算清利益得失,估算双方搏弈胜率,背后一定有惊人付出,机会是属于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
律所的发展道路首先必须是在服务质量有效保障的前提下,通过规模促发展。当申浩律所已经达到上海办公室200余名律师,全国十多家办公室的规模时,单纯地提数字,提规模化发展已经没有实在意义,我们必须由外延扩张型发展转变为以提升人均创收、人均单位时间价值为目标的内生型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律师是律师最好的客户”的理念,让律师更专注、专业,建立专业分工上的差异化,更包括律师执业地域上的不同,这也是我们大力发展各地办公室,进行联合连接的价值所在,各地律所之间有效联接、一体化经营一定是律师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12年申浩律所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相信,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路,只要走对了,就不怕路远,所有捷径都是最远的路;申浩不仅仅大所,更期待成为强所。期待下一个12年后,我们可以一起见证:上海申浩律师所成为长三角的区域强所。
田庭峰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律协对外宣传与联络委员会委员,上海静安区人大代表。
业务方向: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