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上海律师 >> 2017 >> 2017年第07期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办: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邵万权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张鹏峰
    廖明涛  黄宁宁  陆 胤
    韩  璐  金冰一  聂卫东
    徐宗新 
编  委   会: 李华平 胡 婧
      张逸瑞 赵亮波 王夏青
      赵  秦 祝筱青 储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闫 艳
      应朝阳 陈志华 周 忆
      徐巧月 翁冠星 黄培明
主       编: 韩璐  
副  主  编: 谭 芳 潘   瑜
  曹   频  
   责任编辑: 王凤梅  
摄影记者: 曹申星  
美术编辑: 高春光  
编       务: 许 倩  

编辑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号均瑶国际广场 33 楼
电 话:021-64030000
传 真:021-64185837
投稿邮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网上投稿系统:
//www.ekozeni.com/wangzhantougao
网址(东方律师网)
www.ekozeni.com
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K 第 272 号)
本刊所用图片如未署名的,请作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一名从事股权业务律师的转型之路

2017年第07期    作者:赵玉刚    阅读 20,291 次

成为一名律师,是我中学时就确定的职业目标。

20056月,我从复旦大学法学院毕业。各种机缘巧合,我成功获得了招商证券深圳总部的工作机会,不过不是法务工作,而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在招商证券的一年时间,我参与了人事招聘、绩效考核、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工作。虽然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并不符合,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能。部门领导也对我比较器重,让我这个毫无专业背景的毛头小子参与到很多重要工作中来,我因此得到了很多锻炼机会。

然而,我内心的那个律师梦却时时牵动我的神经,我快速地做出决定:辞职,回上海考司考。司法考试的艰辛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好在我当年顺利通过了考试,于2006年开启了自己的律师生涯。

 

 

一、做“万金油”挺好

200610月,我进入了人数过百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新闵律师事务所带教我的周国涛律师有着非常丰富的诉讼和企业服务经验。我们又是湖北老乡,工作比较合拍,师父谈客户签合同都会带我一起参加。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既是师徒,又是合伙人。

由于我比较好学,也不计较,事务所主任江净律师和很多合伙人也非常乐意让我参与他们主办的项目,让我得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业务,也从各个合伙人身上学习到不同的经验和技能。

在这几年过程中,我参与过虹桥机场二期动拆迁调解,化解了数例强拆信访户的矛盾,也数次深入现场,解决企业清算引发的债权人、员工大型冲突,办理过的诉讼案件就更加丰富了,各种类型的民事、商事、刑事案件我都主办过。

在这些执业中,我能接触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千奇百怪的案例,这样的经验让我在处理案件时具有更多的发散思维,我在研究案件材料时,会找到一些不易发现的线索,从而为解决问题找到更多方法。我本人也非常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和感觉,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其他律师认为不可能的难题时,这种成就感会让人上瘾!

二、初次尝试专业化

    2007年,房地产市场进入交易活跃期,房屋价格飞速上涨,因此引发了大量交易纠纷。我的大学同学吴晨,当时在《搜房周刊》做主编,邀请我在周刊上开设专栏,教读者如何防范和解决交易纠纷。由于同学给我预留的版面足够大,所以我在发表文章时,把自己的照片、联系方式全都放上去。在那个没有微博、微信的年代,也算是做“网红营销”的一种时髦方式。

持续一年多专业推广把我包装成为一名房地产专业律师,我从中也获得了一些业务,这是第一次体会到律师走专业化之路的感受。当然,也碰到过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比如有上海阿姨在电话咨询完后,问我是否单身,可以和她女儿交朋友。

随着2008年房地产市场遇冷,市场交易量急剧下降,我这个房地产专业律师的咨询热线就被冷落下来了。第一次尝试专业化的结果,让我觉得专业化还是有风险的,即使主打某一专业,还是要兼顾其它业务。

三、痛定思痛做转型

这种执业状态和模式持续到2011年,虽然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比如业务创收尚可、获得司法局的荣誉表彰等等,但我开始感觉到发展瓶颈:每天疲于应付各种不同的客户和案件,专业积累少,业务增长乏力,发展方向不明。看到其他律师同行带着各种专业光环,我感觉更加困惑了。

带着这些困惑,我遇到了我的人生导师潘跃新先生。当潘老师了解了我的发展情况后,第一句话是:律师没有自己的专业是不行的,你怎么现在才想到这一点。然后安慰我说,现在决定也不晚,你就跟我学习专业吧。潘老师是做投资并购的专家,就这样,我确定把公司法业务作为未来的专业领域。

为了尽快实现专业转型,我停办了手头所有的传统诉讼业务,两年多时间几乎没有再去法院开庭,仅保留几个常年法律顾问单位维持收入。两年内,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几乎把馆内所有的公司法、企业服务的书籍都翻了个遍。

在研究期间,我写了一篇关于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条款法律效力的文章,针对甘肃省高级法院关于海富投资案件判决做了分析,我的结论是股东之间的对赌应当认定有效。没想到的是,我的文章被专家们从100多篇相同主题的文章中挑选出来,邀请我参加由上海证监局、上海法学会、上海市高级法院等部门共同举办的研讨会。就这样,我这个还没有办理过一个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律师,就在全场专家大佬面前作了一次主体发言。事后我才知道,我之所以被邀请,是因为专家们认为我的文章分析角度很新颖,结论比较独特。事实证明,最高法院改判的结论与我是一致的。

这次的经历,让我终于找到做专业的自信,这感觉倍儿爽!

四、精益求精找定位

公司法领域的业务类型也是很多样的,有并购重组、挂牌上市、破产清算、公司治理、股东纠纷等等。这些业务已经有很多律师从事多年研究了,如果我也做并购、上市,显然毫无优势可言。我能否找到一个更细分的市场或产品,找到新的蓝海?

随着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同时公司法推出了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一时之间,创业热潮来临,大量的新公司涌现出来,与之相关是公司股权架构如何设计,合伙人权利义务如何分配,股东发生纠纷如何解决等等问题将很快爆发出来。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终于找准定位了:我要成为一名从事股权业务律师。

于是,我开始寻找合伙人,共同研发产品,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打造了“股东权益保护36计”、认缴制度下的“新章程”等法律产品。

201510月,我们成立了巨盾律师事务所,事务所的定位就是:提供股权综合解决方案。

这一精准定位立即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我们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包括:公司架构设计、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治理咨询服务,这些业务都涉及到企业家的核心利益,因此,我们可以与企业建立更深度的链接。

我们为了解决股权投资机构的痛点,开发了“投后管理”的产品,帮助股权投资机构做项目服务,这又开辟了一片新的业务领域。

这一刻,我的感觉是:专业化,可以走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这就是一个从事股权业务律师的转型之路。我在路上,期待与你同行!

 

 

赵玉刚

上海巨盾律师事务所主任 、上海律协公司与商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兼职教授。

业务方向:公司治理、股权争议解决、投融资并购。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版权所有 ©2017-2024


Baidu
map